王勇。资料图
在“培育‘新质生产力’:科学家与投资人共赴创变之路”闭门研讨会上,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以“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”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。
王勇提到,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三个核心要素,即人才培养、技术创新、产业发展。在人才培养方面,首先是需要一般劳动者队伍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,劳动者的知识结构要进行优化和调整,大家也能够看到近些年的高等教育更加重视理工科。
二是需要科学家,在前沿领域的技术创新离不开科学家的探索和突破,他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占据突出地位。三是需要企业家,科学家可以在很多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,但真正把技术和产业、市场结合还是需要企业家。总的来说,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激发科学家、企业家参与的积极性。
在技术创新方面,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聚焦在四大技术领域。一是高端装备技术,包括研制航空发动机、燃气轮机、第四代核电机组等;二是前沿领域技术,包括创新人工智能、量子技术、区块链等前沿领域;三是融合应用技术,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、先进制造技术、生物科技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技术;四是新型生产工具技术,指孕育出一大批更智能、更高效、更低碳、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。
在产业发展方面,首先针对传统产业强调改造升级和数字化转型。王勇表示,这次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重点不是传统产业的升级,而是培育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布局建设9大未来产业。
值得注意的是,工信部数据显示,2022年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%。根据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,到“十四五”末线上配资平台,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%。